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本教育 > 转: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

转: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

2012年05月03日 08:22:43 来源:静乐县新建小学校 访问量:309

               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
                  ——读郭思乐教授新著《教育激扬生命》有感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冉乃彦
    “当前基础教育教学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传授性或接受性课程占据了太多的分量,而学生缺少时间、空间,也没有精力去进行自己能体会意义的活动,导致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成为一句空话,为此必须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5年前《教育走向生本》一书着重从理论上阐述了具有突破性的生本理论,郭思乐的著作《教育激扬生命》则深入到生命层次,鲜明地提出教育不应控制生命而应激扬生命,使生本理论更加深化、更加系统。生本理论在教育领域事实上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虽然以往的教育理论都承认学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真 正批判以师为本的体系,明确提出教育要走向生本,该书则是第一次。
  关于教育——
  我们原有的关于教育、教学、教师、儿童等的种种观念,都不能摆脱师本教育的框架。我们总是认为教育的本体在师生授受之间,而不能接受它在学生身上。
  以往对教育的界定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新华词典》)。但这个定义没有指明谁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究竟怎样影响学生?所以还是没有说到本质。
  郭思乐在该书中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是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生命。”“过去的许多改革总是很难使儿童真正成为 学习的主人,原因是我们的习惯,我们原有的关于教育、教学、教师、儿童等的种种观念,都不能摆脱师本教育的框架。我们总是认为教育的本体在师生授受之间, 而不能接受它在学生身上,基本上是生命在外力的帮助下提升自身,这就是问题的症结。
  笔者认为这点极为重要。事物的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内部,第二位原因在外部。教育本质中学生的需要是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发展的内部根据,教师只是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
  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学生相对弱小,教师往往感到自己在起重要作用,就误认为自己这个条件是学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其实教师再重要,在学生发展中,只能是第二位的原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学生的内部根据。正像孵化时起决定作用的是鸡蛋的内部需要,而不是温度,适当的温度只是为了满足鸡蛋的需 要。
  关于学生——
   陈旧的教育观念总是认为儿童是处在幼稚的、被动的、愚笨的发展阶段,而生本教育看法恰恰相反。
  生本教育和师本教育之所以不同,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于怎样看待儿童。深入到生命之后,这个问题就比较清楚了。陈旧的教育观念总是认为儿童是处在幼稚的、被动的、愚笨的发展阶段,而生本教育看法恰恰相反。
  和人们习惯地把儿童看作是一张白纸不同,该书强调儿童不是零起点,每个生命都具有高级本能。生命……是通过亿万年的基因留传,从出生之时就像新的计算机携带了本机程序一样,拥有了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
  和人们习惯地把儿童看作是消极、被动不同,该书指出儿童有学习动力。动力机制不是来源于对学习效果的体悟,而是来源于人类需要对周围世界有所了解,以躲避危难,发展自我的本质需求。
  和人们习惯地把儿童看作是简单、幼稚不同,该书强调学生天生就有创造的积极性。儿童的所谓天真,并时常给我们惊喜和启迪,就是因为儿童的悟感大而经验少。”“如何看待儿童悟感的作用,是教育能否走向生本的关键。
  该书还指出:通过6年一百多所学校的生本教育实验,证实了儿童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例如我们过去要用很长时间才能教会学生写作文,但在充分自主的学习中,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短短4个月里就可以读书,10个月就普遍可以用电脑写文章……”
  这些事实说明,在正确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儿童8岁能读会写,是可以重复出现的、带规律性的现象
  关于教师——
  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这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的牧者
  当把学生看作教育的真正主体后,如何看待教师成为了问题的关键。其实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主要工作必须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完成
  整体而言,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这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的牧者
  然而长期以来,教师的职能却远非这样。我们对学生一点一点地教,要他们亦步亦趋,教不厌细,日清月结,把学生看成需要拉动的逆水之舟,而我们则成了纤夫
  上述这些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人们很少怀疑它。但是,这是真正的教育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尖锐地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
  生本教育中教师是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生本教育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师成长十分迅速。教师在学生的解放中得到解放,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他们在生本教育中悟到了教育依靠学生的真谛,感到了儿童生命的灿烂,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关于课程——
  课程、教材总是承载着、实现着某种教育思想,因此,该书不是笼统地讨论课程,而是深入到课程的本体,进行了理论探索。
  和那些盲目建立课程的人不同,该书指出:当前基础教育教学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传授性或接受性课程占据了太多的分量,而学生缺少时间、空间,也没有精力去进行自己能体会意义的活动,导致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成为一句空话,为此必须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这种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课程观,正是源于对教育本质的正确理解,对学生生命的真正尊重。事实证明,师本教育理念下学生和教师不但负担不可能减轻,情绪也不可能愉快。表面看师生都很卖力气,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缺少自主性,力量根本没有使在刀刃上。当然终日高高在上或是整日沉溺于书斋的人不可能 得到这种体验和认识,因此笔者建议读此书者,务必亲自接触一下生本教育的实验。
  关于评价——
  评价、考试可以说是教育改革中最硬的一个核桃,生本教育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它既没有把教育改革的责任都推到高考身上,也没有消极地等待高考出现奇迹般变化后,再来改革基础教育。
  生本教育不是简单地否定考试,而是看到我们在近6年的实验中发现,改革的瓶颈在于区域性或学校的统考或变相统考中呈现的控制性。只要这样的管理方式不改革,所有的有现代意义的、为了人的思考力和创造力解放所进行的改革都要受到极大阻碍
  生本教育积极进行了把评价改为评研的实验。
  在考查中,让学生小组互评试卷,评后进行讨论,接着,由学生再出一套题目进行测试,再评研一次。通过这样两评两研,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积累更为充分,但其最终结果是柔弱性的,不会产生控制效应,却使他们在创造和文化的气氛中得到激扬,并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家长和老师不放心的问题及学生 需要练习的问题。通过评研,评价的主体变了,不是外部而是内部来评了;评价的方式变了,不是可比的而是可研究的了;评价的功能变了,不是控制,而是激 励他们进行更多的创造。
  走向生本教育体系,实质上是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当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激发的时候,收获的将不仅仅是出色的考试成绩,更多的是教育改革将迈出新的步伐,人的素质将得到全面提升。凡是亲自体验了生本教育课堂上儿童心灵的放飞精神文化的盛宴等特点的每一个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得出这样的结论。

编辑:杨绪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新建小学校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