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规 > 转课程改革网:新课程改变中小学生生活

转课程改革网:新课程改变中小学生生活

2011年10月23日 08:00:37 来源:静乐县新建小学校 访问量:315

       

新课程改变中小学生生活

       今秋新学期开学后,杭州市所有中小学作为省级新课改实验区,在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全面试行新课程实验。至此,浙江省内48个县(市、区),有55%的初中一年级和小学一年级全面采用新课程体系。到2004年,全省所有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学生全部进入课改实验。
   
       此次课改,教育界人士称之为中国中小学教育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课程改革。因为它不仅是一套教科书的改变,也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一年前,浙江省的余杭区、北仑区和义乌市作为三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率先进行了课改试点。课程改革究竟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记者来到试点之一的余杭区,感受新课改带来的一连串变化。

       教材的“脸”亲切了
       容国团是临平一小三年级的学生,新教材让他爱不释手,把教科书当成课外书来读。因为“里面有很多画,就像小人书一样,内容也很好看”。在余杭新课改实验区,像小容这样的孩子不少。
       翻开临平实验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新教材中入选的篇目大多充满童心和童趣,如“春雨的色彩”、“四个太阳”;课本还增加了诸多与社会现实生活相关的部分,如“看电视”、“影子”等,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让课程更富有生活气息。
    即便是品德与生活课,也一改往常严肃而苍白的口号文章,从一个很小的角度教会学生最普通最平凡的爱。课本字很少,大部分是生动活泼的图画,从爱自己的老师、同学、父母、学校开始,循序渐进到那些更博大的爱的概念。教育无痕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老师说,传统教材中存在的“繁、难、偏、旧”的问题,在新教材中有了明显改变。最重要的是新教材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科书不再是教师教学惟一的范本,更不是学生学习的“圣经”,虽然教师从教具的制作,到相关素材的积累,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备课,但这种空间让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充实教科书,让学习资源由书本走向生活,学习环境由封闭走向开放。
       临平一小的音乐教师邱永年在给一年级小朋友上《云》这堂课时,就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与云对话的游戏。他先把学生带到户外,让他们先看看天上的云,然后让每个人在纸上写一句想对云说的话,并把纸挂在气球上放飞。小学生当时那种欢呼雀跃的场面让他难忘。有了这种感性的认识,再学唱关于云的歌曲,更容易引起共鸣。
    在仁和镇獐山中心小学,体育老师杨征则把操场“搬”到了学校附近的红眉山和余山脚下。
       獐山中心小学坐落在一座小山头上,陈旧的校舍,畸形的操场,奇缺的器材,整个就不是上体育课的好地方。但爬上教学楼的天台,放眼望去,北面是与校园仅隔一条公路的红眉山,山上有竹林、松林,西面则是余山,余山脚下是一片农田和桑地。
       獐山中心小学每周1-2次的体育课就搬到了这里。在竹林中他们爬竹子、编帽子;拿着松果看你扔得有多高、扔得有多准;和蚱蜢赛跑,做“匍匐前进”体育活动,喊出爬山的感受。看到孩子们如此轻松地学习,杨老师和他的同事感慨万分。

       教学方式变了,学习方法改了
       “同学们,今天上课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看一出小品吧”。这是彭公中学雷如炎老师一堂思想政治课的开场,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当教室里响起了那首被学生熟悉的《朋友》旋律,演起了根据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而改编的小品时,孩子们的兴趣被最大化地调动了起来。
       正当学生意犹未尽时,雷老师给学生呈现了三段材料。根据预习情况,学生分组展开激烈讨论。在学生不同思想观点的碰撞中,不知不觉便实现了教学目的。这堂初一年级的思想政治课,叫《交友要讲究原则》。
       在余杭新课程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课堂中,老师不再是简单地灌输,解答疑惑,而是设计一些源于生活的素材或话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争论,在碰撞中学会思考和探究,学会科学的思维能力。伴随着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发现学习”。
       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周雁南说,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此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首先是老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人人拥有“科研”成果
       在余杭实验区的学校里,几乎每个孩子都可以自豪地说一番他们的“科研”成果。比如“对余杭古树知多少”的项目活动报告、关于“上塘河水质调查报告”、关于“竹子的一生”的调查……孩子们研究范围很广,虽然有时得出的结论并不成熟,但每个数据、每个结论都有出处。
       这些成果都是孩子们在综合实践课中得到的。在余杭实验区的课程表中,这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占总课时比例的5%到8%。课堂内容涉及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等。
       新课改开设综合实践课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学会发现,以此来了解生活和社会,学习生存和生活。历时一年的实践,怎样成立课题组,怎样利用因特网、图书馆检索资料,怎样搞社会调查、观察生活,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步增强。 

       考试成为快乐的事
       这是临平一小一场音乐测评,但在这个考场里,大家感觉不到紧张,倒更像一场音乐会。孩子们吹拉弹唱,用演出代替了考试。考试内容是由学生自己选择,不会吹、不会唱,会说、会朗诵都可以;单独的可以、双人的也行,小组形式也允许。
       “就像是木头不一定都能做小提琴一样,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考试不是约束,不是惩罚,更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校长周建忠说,“考试只是学生全部学习生活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应当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是学生整个学习旅途中的一个加油站,在考试过程的体验中,学生享受的是充满自信的成功喜悦,获得的是继续学习的经验积累。”在他们学校即便像语文这类必修课的考试,学生也可以选择,除了统一用试卷外,学生可以选择演讲、朗读、写作文等强项。
       伴随着考试观念的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更强调一种过程,以一种多元化的方式评价着每一个孩子。
       在余杭育才实验小学,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学生成长记录袋,主要是收集学生的作品、反映身体成长变化的照片、日常表现记录,还有诸如我的感受、好友的看法、家长的观点、老师的评语等等……清晰而又详细地记录了学生成长和进步过程。以往每学期末学生收到一张只有成绩和千篇一律的教师评语的成绩单,现在变成了一份充满人情味、内容丰富多彩的“个人写真集”,成绩不再是家长了解孩子的惟一途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闪光点的可造之材。

编辑:杨绪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新建小学校 特此声明。